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中國小教師職業倦怠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論文

中國小教師職業倦怠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論文

  “職業倦怠(jobburnout)”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魯頓伯格(Freudenberger)於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個專門用以說明工作者工作狀態的概念。眾多研究表明,職業倦怠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在中小學教師中也普遍存在。教師職業倦怠主要指教師對所從事的工作缺乏興趣,卻又不得意而為之時,感到厭煩,產生一種身心俱疲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持續存在就會導致自身潛能難以充分發揮,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下降。

  一、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為了全面瞭解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現狀,2007年末我市教育局教研室對全市二十個學校,二千五百餘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在中小學教師中是普遍存在的。職業倦怠因工作而起,反過來就會作用於工作,影響人的工作,導致工作惡化,於是職業倦怠進一步增強,繼而影響到下一次的工作狀態,導致進一步的工作惡化,如此形成一種惡性迴圈。這種惡性迴圈不但對工作有極強的破壞力,而且能導致當事人發生多種生理疾病,如失眠、頭痛、頭暈、內分泌失調等。

  二、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分析

  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是多樣而複雜的。對於每一位教師,可能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千差萬別。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表明,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有:

  1.社會期望與現實的反差

  從古到今,教師職業一直被視為崇高的職業。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教師,不斷地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我國也不例外。“教師節”的設立,《教師法》的頒佈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輕視知識分子(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種種偏見,對教師的物質文化生活漠不關心,鄙夷教師職業,輕視教師的勞動,甚至還有毆打、謾罵教師的現象。

  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一直渴望自己的職業與角色活動受到社會的支援和讚譽,以維護他們的尊嚴。但是一旦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人們對他們及該職業的態度與他們所渴望的職業地位和角色形象很不一致時,就會產生一種“屈尊感”和“失落感”,他們為自己的職業不能給自己帶來光榮而煩惱。處理不當就會對教育工作失去興趣和動機。

  2.當前教師工作的低創造性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繁雜紛亂的教育內容,瞬間即變的教育環境,他們必須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的發揮,才能勝任教育這一工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封閉性的教育系統、對升學率的片面追求與教師工作的創造性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使我國的教育失去了內在的原動力,也使教師們日漸疲憊。

  3.教師勞動付出與報酬不一致

  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水平一直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上。有資料表明:我國教師月工資平均水平排列在國民經濟十二個行業中倒數第三,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教師工資收入只是同檔次發展中國家的四分之一。商品經濟的核心是等價交換,勞動分配原則是按勞付酬,經濟待遇低,就意味著沒本事、無貢獻。這樣教師就會因自己的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的嚴重背離,心理矛盾加劇,最終導致職業倦怠。

  4.角色的價值觀與個人價值觀的衝突

  無論從角色職責,還是從社會文化的繼承而言,教師一直是社會提倡的價值模範,且被作為一種價值傳播的工具。但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社會的價值觀念在不斷改變,人的價值觀趨向於多元化。許多教師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改變,於是就產生了角色價值觀與教師個人價值觀的衝突。

  另外,一些個人因素也在影響著教師的職業倦怠,例如,研究發現,男教師較女教師更易產生倦怠,初中及高中教師較小學教師壓力更大,單身教師比已婚教師的倦怠程度更高,任教於較大城市學校的教師比中小城市的教師倦怠程度高。

  三、緩解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1.以教師發展階段的研究為基礎,給處於倦怠期的教師以支援與協助

  教師發展是一個漫長的、動態的的歷程。研究表明,教師的挫折階段常發生在教師職業生涯的中期,即大約是任教後15年左右,這時教師可能會產生教學上的'挫折感,或工作滿足程度逐級下降,在教學上常表現出無力感、倦怠感。處於這個階段的教師非常需要幫助。在這一階段,教育行政部門可組織教師參加校內或校際間的研討會,使教師之間彼此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消除教師在專業探討方面的孤獨感、無助感;可以邀請著名學者、教師講學,開闊教師視野,提高科研意識,激發教師重新追求專業發展的熱情;為教師切實提供時間與教育資源使其參加進修培訓,提高教學能力與技巧,增強教學效能感等。給處於倦怠期的教師幫助與支援會有助於教師擺脫倦怠,走出低谷,提高與完善自己。

  2.增強教師的職業威望,逐步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一種職業的社會地位,取決於它的經濟地位和職業聲望。從事高地位職業的人容易受到人們的羨慕、尊敬和優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優越。無疑,他們也會熱愛自己的職業。因此,要想使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並立志獻身於該職業,必須透過國家政策的傾斜和輿論的宣傳等手段,廣泛樹立起“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觀念,切實做到教師職業無論在城市或農村都處於比較優越的地位。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對自己的職業產生光榮感和自豪感,並以健康而積極的情緒從事教育工作。

  3.增強教師心理適應能力

  增強教師心理適應能力,使其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情緒,既是預防教師出現心理障礙的有效途徑,也是預防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的有效途徑。

  (1)教師個人要有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只有發自內心的“樂而為之”才會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滿腔熱忱,才會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不氣餒,才能熱愛學生,並從這種愛中得到極大的職業享受。教師要想做到“樂而為之”,必須有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這種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來源於教師個人對教師職業的正確認識,教師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價值認定,是一個教師避免職業倦怠、保持最佳心境的思想基礎。

  (2)引導教師確定恰當的奮鬥目標。職業倦怠信念源於挫折,挫折是在目標行為受阻時產生的。為防止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學校領導者要積極引導教師確定恰當的目標,並創造條件幫助教師在工作中儘可能獲得成功。

  (3)注意建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教師健康心理狀態是由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薰陶而成的,要想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須建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學校領導者首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為教師們樹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榜樣。同時還要對教師付出同志式的愛心、誠心、細心與耐心。主動了解教師思想動態、業務能力,及時解決教師工作中的疑難問題,積極分擔教師生活中的憂慮與艱辛,並時常為教職工之間的業務交往與情感交流鋪路搭橋等。

  (4)教師要努力發揮自身個性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教師要增強理智感,克服主觀臆斷;增強自制力,克服激情性衝動;增強信心,克服自暴自棄等。教師還應注意經常保持樂觀自信的健康情緒,做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等。

  4.完善教育領域內部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

  競爭是生物界和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則。大量事實表明,在社會生活中,完善的競爭機制能激發人無窮無盡的活力。當然,教育領域內的競爭不同於商品經濟領域內的競爭,它不是簡單的商品生產,而是培養人才的競爭,是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競爭。

  在教育領域內部,要確立完善的教育競爭機制,必須有科學的聘任制、考評制和篩選制等配套措施,並且要做到公正、公開。當這些配套措施充分發揮作用的時候,教師的優勝劣汰便成為可能,從而促使教師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使其產生奮發向上的強大而又持久的行為動力,有效地避免職業倦怠的產生。

【中國小教師職業倦怠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